近日,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】推出“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”专题报道。我校积极推动国家“十三五”产教融合规划项目(综合实验楼、实训与创新大楼)建设,2017年、2018年已下达的中央及省预算投资完成率为100%,实施进度居四川省15所入围高校榜首,项目建设多次受到省发改委、教育厅表扬。
2月22日,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】记者刘柏煊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走访并专题采访了严余松校长。
央广网成都3月2日消息(记者刘柏煊)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近日印发《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》。其中指出,近年来,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不断加大,设施条件不断改善,但相对于老百姓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,仍然存在供给不足、质量不高、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短板。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,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近日深入四川,重点探访教育和卫生等社会领域“补短板、稳投资”的最新进展。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路子该怎么走?四川省都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?
重点教育投资项目竣工在即
还有不到100天时间,记者眼前这两幢一高一矮、以灰和白为主色调的实验实训大楼就将迎来竣工验收的“大考”。两幢大楼位于成都工业学院校园的东北角,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大楼从无到有,从搭建脚手架到撤下防护网,目前已进入到内部装修装饰的冲刺阶段。
项目现场(央广网记者刘柏煊 摄)
四川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副处长聂伶俐说,这样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,“去年一年看到很明显的变化,唰唰唰起了几层,再唰唰唰就是主体完工,项目负责人隔几天就给我发一张进展图片。我们也通过建立高校的交叉督导机制掌握工程进度,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投入使用、早日发挥效益。”
聚焦产教融合:从学校到社会
作为国家“十三五”产教融合规划项目,成都工业学院综合实验楼、实训与创新大楼总投资约1.6亿元,其中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,建筑面积达到3.3万平方米,准备购置设备2500多台。
成都工业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严余松告诉记者,这些数字的背后,直接意味着每年,将有4000多人不用再为没有实验实训场地而苦恼,实验实训总面积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。
他说:“这个学校2012年以前是专科,是国家级的示范专科。2012年申本以后,专科和本科的要求和需求是不一样的,整个实验实训条件不具备,整个空间和场地不够。所以这个项目对这个学校的支持是关键性和根本性的,让它从原来的基本实验实训条件不那么具备到基本具备。”
然而,这两幢大楼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于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。社会上的企业也可以来这里培训干部、培训员工,甚至是共同研发、共同生产,近日出炉的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中也明确,深化产教融合是重点任务之一。“我们提出来要建一批学校为主体,但是面向产业、面向社会的产业服务平台,这样的话,我们跟产业就走得更近。”严余松说。
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服务地区经济增长
校方提供的数据显示,这几年从成都工业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,10个人里有6个人留在四川本地就业。而与学校一墙之隔的,就是京东方、富士康、英特尔、联想等一批大型企业。
严余松说,稳投资让教育现代化按下“快进键”,应用型大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增长。“我们就是一个地方性应用型大学,事实上我们也支撑了四川的工业系统。我们的毕业生到京东方这样的企业去工作,得到他们的认可,体现了我们能够发挥作用。我们的教育、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、工业需求紧密结合。在未来的三五年,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促成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。”
四川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副处长聂伶俐介绍,目前,全省已投入近1500亿元在教育领域“补短板、稳投资”,针对职业教育、学前教育、城镇中小学教育等这些薄弱环节集中攻坚“痛点”“难点”,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相应支撑。
http://finance.cnr.cn/jjgd/20190302/t20190302_524527783.shtml?from=groupmessage&isappinstalled=0